●黄伟伟 徐景明
金秋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二者相辅相成,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都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
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对于厦门来说,有一把“金钥匙”,在22年前就启动了岛内外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快进模式”。正是这把“金钥匙”,让厦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逐步积累起“作示范”的基础、底气和信心。
这,就是“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
这一重大战略,高瞻远瞩、科学务实,深刻回答了进入21世纪后厦门经济特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这一重大战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坚持岛湾一体,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推动曾经“小而美”的厦门,向着“大而强”的城市加快发展。
今天,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再一次回顾和把握“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持续推进协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一)
对一个城市来说,发展,就意味着生长,就需要突破——突破资源束缚、突破空间限制、突破机制藩篱、突破观念桎梏。
厦门,曾经是一个边防海岛小城。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城市建设发展,人口产业事业,大多聚集在不到160平方公里的本岛。岛外有岛内近10倍面积的广大天地,却在城市化、产业化进程方面明显滞后,这种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状态,极大制约着厦门的发展。
想要打开格局、打破固化、打出势头,厦门,如何破题?怎样进取?
2002年,那个火热的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厦门调研,紧扣发展主题,为厦门一一把脉定向、给予指引:
——针对体量框架限制,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厦门本岛基本饱和,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经济腹地空间小……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厦门建设发展当务之急。”
——针对思想观念保守,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厦门更要发展发展再发展,不能小富即安,不能浅尝辄止,要有大气魄大手笔。”
——针对自身优势弱化,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厦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原来基础也比较好,希望你们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
——针对协调发展不足,习近平同志深入厦门海沧厦顺铝箔等企业及基层单位调研,对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重要要求。
视察厦门后,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这一重大战略的原则是“四个结合”,即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目标是加快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把厦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性花园城市;方法是做好“加减法”;基本要求是紧张起来、大干快上。
从那一刻起,厦门找到了新的奔跑方向,激发起新的发展动力。
(二)
在发展的道路上,一旦认准了方向,坚定了目标,明晰了思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002年11月,中共厦门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由此开始,厦门牢牢把握跨岛发展战略内涵,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22年的持续努力,形成了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公共服务跨岛覆盖、人文内涵跨岛提升、生态文明跨岛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
——坚决落实“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承载力显著增强。通过跨岛发展,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其中岛外占比已达七成。集美新城成势成型,马銮湾、翔安、同安新城快速崛起,同翔高新城初具规模。全市超过七成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自岛外。居住、商业、教育、医疗、体育、文旅会展等民生配套项目向岛外倾斜。
——坚决落实“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通过跨岛发展,厦门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在岛外落地生根,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全市经济总量连跨6个千亿台阶,从2012年的292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066亿元,年均增长7.1%。
——坚决落实“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通过跨岛发展,厦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54%,2023年,厦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241亿元,同比增长6.1%。
——坚决落实“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城市影响力显著增强。通过跨岛发展,厦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成色和高品质生活底色。如今的厦门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
跨岛发展战略是厦门破解发展瓶颈与深挖自身潜能相结合、擘画城市建设与谋划区域发展相统筹、拓展发展空间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兼顾的大战略,有着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推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推动厦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遵循。
(三)
驰骋于大海长空之间,天宽地阔,万里潮来。
2024年11月26日上午,一辆红色列车从丙洲岛高架桥上呼啸而过,地铁4号线列车开启上线调试。正式投入运营后,厦门北站和翔安机场两大重要枢纽可实现半小时直达。这道“红色闪电”仿佛画出一道长长的破折号,直指跨岛发展的未来——
跨岛发展是一场接力赛。如同飞驰的列车,厦门正在加力奔跑、乘势而上,向着更加均衡、更高水平的目标,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加快打造跨岛发展新格局、加快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持续强化“一岛一湾”空间格局。一方面要狠下功夫提升本岛,围绕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构筑高能级都市核心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岛外建设,以产业布局和集聚为先导,组团式推进翔安、同安、马銮湾等新城拓展,实现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态优化和人气提升。
努力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建设。加快设施“硬联通”,完善快速联系道路网和水上交通航线建设,逐步构建多通道、高效率的城际交通系统。提升机制“软衔接”,以协同发展的思路和改革举措不断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增强城乡“深融合”,促进优质社会事业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
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大力实施“东通西拓、南联北延”的空间发展策略,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构建协同高效、利益共享、设施连通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供应链业态发达优势,突出优势互补、推动要素流通、注重交通互联,打造环湾“大三角”区域交通枢纽,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力。
奋力跨越海洋延伸海外。加快港口、机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提效升级,进一步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性物流枢纽,加强与“海丝”合作伙伴的海洋交流合作,围绕国家所需、厦门所能、金砖国家所愿,加快推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走深走实,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国家经贸合作,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水平。
举翼凌长云,浩荡万里征。科学理论,是厦门经济特区勇立潮头的指路明灯;深深期许,是全市人民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过往,心怀感恩。我们要激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胆气情怀,以纵深推进跨岛发展为抓手载体,坚定不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奋发有为、奋勇争先,凝心聚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