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智造活力见证建设动力体验人文魅力 “央媒话厦门”第四季度采访活动持续进行
2024-12-29 07:25 来源:厦门日报

  采访团深入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采访。(本报记者 卢剑豪 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 林桂桢)高新企业生产一线、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孕育新业态的新兴社区……这些都是洞悉城市发展的“窗口”。

  昨日是“央媒话厦门”第四季度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二天,媒体记者们将笔墨与镜头对准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集美浔江社区大社村、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金大桥(厦门段)施工现场,近距离感受特区发展脉搏、探寻产业升级密码。

  此次活动以“年终岁首话发展”为主题,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商报等20多家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和境外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

  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专注高端数控机床 厦门“智造”加速出海

  全世界生产的鞋子70%来自中国,中国的鞋子大部分来自晋江,而晋江鞋厂用的模具70%来自扬森数控;在巴西,有一条与中国企业合作优化的农耕设备生产线,被当地人称为“厦门智造”,它也来自扬森数控……在扬森数控的生产车间里,记者们被先进的数控机床“惊艳”到。

  作为福建高端数控机床龙头企业,也是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扬森数控专注于生产、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多款产品接轨欧美行业标准,已实现了进口替代。

  “我们这个行业,一定要通过技术创新改革,才能把产品做起来。”扬森数控相关负责人卓义滨介绍,近几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人员从40多人增长到接近100人,研发投入占比超营收额的4.5%,通过大力技术改革创新,自主研发的产品从无到有,技术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扬森数控董事长特助张定权介绍,公司重视技术迭代创新,目前已研发了一套数控系统,用自己的系统做数控机床,基本替代了国外知名品牌,未来还将努力实现功能部件的自主研发。

  “我们瞄准海外市场,加速出海布局,产品逐步走出国门,销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张定权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出口销售额将近1亿元,占销售总额超10%,“今后还将加大对外销售,争取海外销售额占比达到30%。”

  数据最有说服力。从2021年到2024年,扬森数控的年产值均实现了约30%的同比增长率。今年,营收额达近7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由于今年增加了新能源业务,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预计明年业务量将增长20%左右。

  集美浔江社区大社村:

  弘扬本土文化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沿着集美大社纵向的小路行走,古老的民居墙面布满色彩鲜艳、风格各异的大型涂鸦;由传统大厝和番仔楼改建而成的西餐厅、面包店、咖啡馆、甜品店等,分布在小巷里……走在集美大社,记者们目之所及,是一个古老与现代交错、传统文化和新潮文艺交融的空间。

  这里是陈嘉庚先生故乡,是由小渔村演变而来的百年学村,“学在村中、村在景中”。“我们坚持以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来赋能集美大社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集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大兴介绍,在实施市政道路、环境安全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同时,街道也传承弘扬本土特色文化,吸引艺术家、设计师、文艺工作者进驻,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目前,集美大社大力培育发展美景、美食、美妆、美好设计、美好心灵等“五美”产业。依托“文化+”“艺术+”经营模式,加强招商引资,以文化赋能、艺术助力推动产业替代、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涌现出一批文创、美妆、设计等新业态。

  近年来,不少艺术家、高校师生、设计工作者相继入驻,一批摄影、陶艺等工作室开业,为古老的街区带来新的艺术气息,形成大社“艺术家部落”的雏形。

  集美大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引导成立由首批66家会员商家组成的大社商业联盟,制定章程和《集美大社商业联盟公约》,链接、共享发展资源,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加强合作,致力于打造餐饮、民宿、文创、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

  毕业于集美大学的青年创业者、别豆糖水铺主理人卢思洋,正是看中了集美大社浓厚的人文氛围和优良的环境配套,选择在此创业。“我们在传统的闽南诏安甜汤基础上进行改良,降低汤的甜度,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卢思洋说,随着大社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推进,这里的环境大大改善,越来越多新潮、文艺的商家入驻,也为他的店铺带来了更多的客流。

  记者们参观后表示,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集美大社焕发了新机,不管是大街小巷的商铺,还是居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提升,实实在在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布局超级生产线 持续探索屏上新功夫

  光刻、贴附、蒸镀封装、制柔……在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TM18厂区,生产线满载运行,每一秒能生产出3块柔性OLED手机显示屏。透过玻璃窗,记者们纷纷朝这条“超级生产线”张望,更令众人称奇的是,厂区里机器比人多。

  “像这样自动化程度超90%的生产线,在厦门我们共有5条,比全国其他城市都要多。”在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浩的眼中,厦门是全球显示产业链集群集聚的区域中心,更是一流营商环境全国标杆,这是企业积极在厦布局的重要原因。

  据悉,2011年至今,天马在厦投资超千亿元,实现了从LCD到OLED,从单一到多元化布局。今年6月份,Micro LED生产线“点亮”试运营。至此,厦门形成了新型显示全链条布局,在这个“屏联万物”的时代,加速向全球显示产业高地迈进。

  “目前,天马已取得了柔性AMOLED手机显示模组出货量全国第二,车载前装和仪表显示模组出货量、LTPS智能机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的亮眼成绩。更可喜的是,今年整体出货量比去年提升了近30%,这让我们市场占有率来到了全球第三。”在陈浩的带领下,记者们步入企业展厅,不少人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中早有“天马屏”的身影——今年7月,国内知名品牌手机横空出世,其0.98厘米的折叠机身厚度引发行业关注,而它的屏幕有不少来自天马。

  更薄、更清晰、更耐磨,从同一技术升级,到不同技术阵营之间的赛跑,天马仍在持续探索屏上“新功夫”。在天马“未来显示”展区,记者们看到了显示屏发展的多种可能:透明显示屏、不规则显示屏、多屏无缝拼接……

  “一张屏幕做出多样文章,天马在显示屏行业的前沿探索,让我们看到新兴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中国日报福建站记者张霁萱表示,她将继续聚焦厦门产业升级动向,为读者们讲好特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厦金大桥(厦门段)施工现场:

  海上作业严谨科学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呼啸的海风不减建设热情,在观音山附近施工水域,超43米高的锚碇沉井犹如“钢铁巨人”屹立海中。在它的周身,八条主缆牵引,传讯、校对、收缆……驳船上、控制室内,建设者们以“厘米级”工程标准开展沉井调位工作,每一处施工细节,无不展现着海上作业的严谨科学。

  “现在看到的‘大家伙’是项目刘五店航道桥第三座锚碇沉井。而第四座预计明年1月运抵厦门,届时航道桥锚碇沉井将尽数就位,为工程水上施工打开新局面。”据代建单位厦门路桥工程公司项目总工程师林路宇介绍,今年是项目开工的第二年,也是工程拓宽作业面的关键年,今年项目多标段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为来年项目建设全力冲刺“开辟了前路”。

  沿着千米施工栈桥,采访团记者观察到了这一年项目建设取得的新突破:栈桥前端,航道桥东主塔50根桩基已深入海底,百米高塔建设向上攀援;远望海中,超5万平方米的作业平台已破浪而出,将施工半径再度延伸……据林路宇介绍,2024年,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2.85亿元,超额完成投资目标,在充足资金的保障下,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一月一个样、一年大不同。项目建设速度大家有目共睹。”福建日报记者林梓健长期关注着厦金大桥(厦门段)的建设进程,他说:“项目建成、交通提速,这背后还将牵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滚滚向前,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厦金大桥(厦门段)预计2026年具备通车条件,作为国家公路网规划中高速公路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对进一步完善厦门城市交通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刘福伟,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