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洗澡慢吞吞令不少厦门家长烦恼 老师这样说
2025-01-15 15:42 来源:厦门晚报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 林珊)每次洗澡都超半小时,您家有同款娃吗?最近,厦门家长张女士为了儿子洗澡时长问题,烦恼不已。张女士说,临近期末,时间本就紧张,结果儿子每天洗澡起码都要花半小时,有时催促好几次还不出来,让她忍不住抓狂:“洗澡快一点,多留一二十分钟睡觉,不好吗?”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洗澡动辄半小时,甚至还有四五十分钟的。而且,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普遍。

  “泡澡、洗个热水澡,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厦门实验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连丽香说,她在心理课上跟孩子们说过:“当你压力很大时,如果能边洗澡边唱歌,基本上没有什么是扛不过去的。”

  【案例】

  进浴室十分钟衣服还没脱完 洗了半小时还在玩水

  张女士说,儿子正在读初一,因为家校距离有点远,每天起早摸黑,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基本都要晚上11点了。本来睡觉时间就很少,洗个澡还要磨磨蹭蹭半小时,实在太浪费时间。她已多次提醒儿子,但收效甚微。

  关于孩子洗澡时间过长的问题,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黄女士也很头疼,她的儿子小豪洗澡也要很长时间。“如果不催他,不警告他,不知道会洗多久。”黄女士说。

  黄女士说,小豪平时做事比较拖拉。关于洗澡问题,她特意要求儿子10分钟内洗完。结果10分钟过去了,她进去看,孩子衣服都还没脱完。有时候半小时过去,孩子还在玩水。有一次,她实在忍无可忍,半小时到了,就强行将儿子拉出浴室。然而,这招也没用。眼见“软硬兼施”都不见效,黄女士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小学生家长何女士说,女儿每次洗澡也是边洗边玩,起码半小时。洗澡带着玩具水枪进浴室,先把墙壁、玻璃都冲一遍,磨蹭半天再开洗。每次洗完澡一开门,整间浴室雾气缭绕。女儿每天晚上都得练琴,又留着长头发,只有作业完成得早,才有时间洗头。因为洗澡、洗头加上吹头发,一通操作下来起码要四五十分钟。

  何女士感慨,有时,她也心疼孩子一整天从早到晚时间几乎被排满了,放学后连下楼玩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慢一点就慢一点,让孩子玩一玩吧。

  初三男生开“浴室演奏会” 家长多次催促才结束

  朱女士的儿子小涵今年上初三,每晚洗澡至少要用半小时,甚至还在浴室里开“个人陶笛演奏会”。他喜欢吹陶笛,晚上9点过后,朱女士担心吵到邻居,就不让他在客厅和房间里吹,于是洗澡的时候他就把陶笛带进卫生间里吹。

  “边洗边吹,陶笛沾了水,声音更清脆。卫生间音效也好,而且不会吵到别人。”小涵说,他洗澡时会吹《千与千寻》《 森林狂想曲》《 知否知否》等 。他有个男同学,平时比较寡言,但也喜欢在洗澡时“开演唱会”。

  朱女士说,小涵洗澡从不“专心”。之前还戴泳镜洗澡,边洗边练憋气。小学时他把鸭子、珠子等玩具带进去,一会儿给自己洗澡,一会儿给鸭子洗澡。他还会带水枪进去,喷得浴室到处都是水。

  小涵很开心,但作为初三家长的朱女士就不淡定了。朱女士说,她也理解初三的孩子不容易,能放松的时间也许就洗澡那会。但毕竟时间宝贵,一般小涵洗到15分钟时,她就会去提醒一下:“快点洗,我要用水了哦。”到20分钟的时候,小涵还没出来,朱女士会忍不住警告他:“要断水了。”到25分钟再去催一下,小涵才会结束“演奏会”,等穿好衣服走出浴室,已经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毕业班学生的时间是奢侈品 家长担心孩子休息不好

  初三学生家长陈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状况。陈女士的儿子平时在学校住宿,周末放假才回家。陈女士说,儿子每次在家洗澡都要花半小时,常常是在催促声中才打开浴室门。她曾问过儿子,洗澡为啥花那么长时间?儿子回答说可以边洗澡边用沐浴露擦浴室玻璃,顺便也给玻璃“洗洗澡”。

  让陈女士哭笑不得的是,儿子不只洗澡时间长,上厕所时间也长。周末一天在家上三次“大号”,每次都要一二十分钟,有时她忍不住催一下,还专门向儿子科普了“如厕太久会长痔疮”。

  陈先生的女儿上高三,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家。周末一觉起来,在卫生间里半天不出来。有一天,家里人都把菜热了好几遍,孩子在卫生间里还没出来,陈先生就有点坐不住了,他说:“因为住校,能和孩子聊天的时间都很少了,她还在厕所折腾那么久。”

  从家长的反映来看,他们普遍担心孩子洗澡或上厕所时间过长挤占睡眠时间,让“本不富裕”的休息时间又雪上加霜。一个高三学生家长说,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时间是奢侈品。孩子难得周末回家一趟,家长想跟孩子多聊一会儿都怕影响他们休息,结果孩子在浴室待那么久,家长能不着急吗?

  【观点】

  精神放松不可或缺

  不要把时间都填满

  厦门一中资深班主任翁东逵说,孩子进入毕业班,家长益发容易紧张焦虑。曾有家长专门向她咨询,为何孩子回家在浴室洗头、洗澡的时间那么长?据她观察,这种现象在毕业班并不少见。她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要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周末要让孩子有放空的时段。”

  翁东逵认为,孩子们在学习上日夜奋战,不是只有吃饭、睡觉才是“充电”,精神上的放松更是不可或缺。“为什么有些成年人下班后,总喜欢在车里独自坐一会儿再回家?显然,在车里独处片刻,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同样地,对孩子而言,卫生间是他们释放压力的空间。”翁东逵说,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一个不用学习,既能独处又很安全的空间。有时候,让孩子在卫生间独处二三十分钟,比给他煮一大桌美食更治愈。

  洗澡时身心最放松

  给予孩子独处空间

  厦门实验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连丽香说,家长关注孩子洗澡时间太长,想表达的是“我很关心你的休息,我很在意你的健康”,但家长的催促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你盯我休息,就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

  在连丽香看来,洗澡是孩子身心最放松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不需要听到老师、家长的声音,就跟自己待在一起,感受水流下来,烦恼慢慢被冲走。家长应给予孩子放松独处的空间,无需为此太过焦虑。更何况,喜欢玩水也是不少小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洗澡时间过长,不妨思考下,平常有没有其他方法帮孩子腾出一点空间,让孩子能得到放松?比如周末到户外走走,不要紧紧盯着洗澡的那二三十分钟,这样反倒可能把亲子关系搞僵。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