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仑新材拥有先进的膜材生产装备,各个生产环节都由全自动设备完成。
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我市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的号令一响,全市各部门、各企业把斗志再激发出来,把干劲再鼓起来,拿出“拼”的精神状态,集中力量抓项目、保生产。连日来,记者陆续走进我市多家企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工人干劲十足,抢抓新年开局大好时机,开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促发展,力争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12条产线24小时不间断
向全球输出“魔力膜”
溶解、注片、水冷、横向纵向拉伸、收卷……位于海沧的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仑新材”)12条产线从春节至今一直24小时开足马力,工人三班倒。
不间断生产的背后,是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昨日,记者走进生产现场看到,一台约两层楼高的巨型机器源源不断地“吐出”宽约8米、光滑平整的膜材,在灯光的映射下犹如平静的湖面,缓缓“流”过数十米长的车间。
“这是我们开创的第五代低碳双向拉伸技术。”中仑新材相关负责人说,中仑新材也是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从第二代到第五代膜材科技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膜材生产装备。
记者看到,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炉,各个生产环节都由全自动设备完成,几乎无需人工干预。科技与制造在这完美结合,温度、压力、速度等关键生产参数,都由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确保每一卷膜材料质量达到最优。
中仑新材厦门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功能性膜材及新能源膜材生产基地,目前年产能超10万吨,其中功能性膜材BOPA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超20%的份额。产品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20多个行业。
全线开足马力
爆品订单已安排到年底
经过烧结炉20个小时左右的烧结,一块块四四方方的正极材料“热腾腾”被输送到下一道工序……
同样火热的生产场景也在厦钨新能璟鹭基地演绎。“目前35条产线全线开动,产能还在持续加码。”厦钨新能相关负责人姜龙说,这里平均每天的产能达90吨。
混料、烧结、制粉、合批、过筛……从粉状原材料到最后的成品,有10多道重要工序。在混料车间,记者看到,两架足有7米高机械手臂赫然立在不远处,上下自动取料、倒料。现场作业人员正紧盯电脑进行操作。
作为锂电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厦钨新能产品涵盖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钠电材料、贮氢合金等,其中钴酸锂市场份额世界第一,三元材料位居行业第一梯队,贮氢合金连续15年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现在3C领域的高性能钴酸锂,无人机、车载领域高性能三元材料需求量都很大。”姜龙信心满满地说,订单每月滚动下达,产能还会持续增加,一季度稳稳“开门红”。
对“开门红”同样信心十足的还有位于同安的鸿基伟业。“目前我们的拳头产品轮毂和辐条产能都排到年底了。”鸿基伟业创始人、总工程师王景山说,去年他们的利润翻了一番,业绩增长超过60%。今年一季度的产能相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60%,在手订单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六成,新产品的开模方案还在持续推进。
鸿基伟业专注碳纤维材料研发应用,产品涵盖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行业,包括轮毂、辐条、车把、车架等,全球市场上20%的碳纤维自行车轮毂来自这家厦企。今年6月新工厂将投产,产能将大大提升。
走进生产车间,一束束碳纤维原丝从大型机床上倾泻而出,经过树脂浸泡、高温成型、定位等工序,根据不同用途被加工成棒状、片状等各种形状。“现在每天出产辐条3万多件,达到高峰期的70%。”王景山说,海外客户订单催得紧,800多位工人节后早早到岗。
积极链接科技大咖
抢抓AI赛道发展机遇
在全球科技巨头抢占AI赛道的当下,我市电子信息企业也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为完成客户持续追加的订单,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位于前埔的安费诺电子装备(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费诺电子”)有4000多位员工坚守岗位,产线一刻没停。
“目前我们到岗员工已经达七千多人,元宵过后会到得更齐。”厂长王志刚说,目前他们的一季度订单已经饱和。安费诺电子生产的是AI世界的“血管”,即高端电子连接器、线缆组件及相关系统设备等,为英伟达、谷歌、高通等科技大咖输送关键“连接力量”。
此外,科华数据、弘信电子等AI领域的“奋进者”也在节后纷纷宣布在各自领域链接AI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抢抓市场份额。
我市工业企业忙开工复工的背后,离不开我市利好政策的激励及相关部门的服务保障。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年工作确定了清晰目标,而“智改数转”“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外贸新动能”等举措,更是回应了企业核心诉求,为企业保持定力抓发展注入强劲信心。春节前后,我市先后出台了企业稳就业奖补、招工招才奖励等措施,相关部门入企走访,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益”企服务不断档,让我市工业企业更有干劲把事业做强做大。
责任编辑: 刘福伟,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