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深入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专项普法宣传,探索普法跨界融合新模式。图为2024年厦门市“宪法宣传周”暨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资料图/记者 张奇辉 摄)
纠纷调解现场。(市司法局 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叶昕)积极培育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法治政府示范项目;深化“一所一品牌”培育创建,打造一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推动九大产业法律服务团与产业链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深度融合……2月14日召开的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暨“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部署会,划出了2025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重点,项目、品牌、服务成为今年司法行政工作的关键词。
新春伊始,经市委研究决定的以“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为主题的专项行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迅速行动起来,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干字当头、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以更实举措打造司法行政工作新格局,以更高水平法治保障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我们要聚合力、强基础、树品牌、优服务,在主动担当作为上见实效,以拉满弓、绷紧弦、铆足劲的姿态奋力夺取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开门稳’‘开门红’,努力续写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俊强表示,新的一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对照已经明确的七个方面重要任务,以“干字当头”的信心决心和“奋勇争先”的毅力魄力,一件一件抓推动,一项一项抓落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走前列、作表率。
树品牌
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
翻开《202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推项目、树品牌成为推动全年工作的重要抓手。
以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为例,厦门致力于擦亮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明确今年要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区)办统抓协调作用,高水平推进行政立法、备案审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和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完善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协调机制,加快培育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示范项目,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区)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当天的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品牌导向,以大抓项目攻坚、狠抓项目落地的决心,在项目推进中实现目标、解决问题,深入挖掘司法行政工作特色和亮点,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司法行政工作品牌。
与此同时,夯实司法行政工作基层基础也成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更多的司法行政资源将投入到基层项目中去,尤其是全市各区的基层司法所——我市计划深化“一所一品牌”的培育创建,打造一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强化司法所的镇(街)法治建设职能,探索开展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等工作,并推动基层司法所依职能积极参与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
全市各区也将围绕着品牌建设,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质效,譬如市司法局今年将支持海沧区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提质增效、法援案件办案质量大提升、涉企公证服务创新升级等行动,支持翔安区建设集聚审判服务、检察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为一体的法治“一条街”……市、区两级联动将进一步增强。
优服务
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厦门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围绕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今年将在优化服务、主动作为上做文章,以更实举措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积极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有关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重点领域立法,强化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等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立法保障。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我市还将加快研究推出领先全国全省的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机制做法,树立“两合两公一先进”理念(“两合、两公”指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行为时坚持合法合理、公开公平原则,“一先进”指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开展行政执法行为),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强调,全市要定期开展对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逐利执法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预防“小案大处、轻违重罚”,既要让守法企业安心经营,也要确保问题企业无处遁形,促进市场公开竞争,切实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在护航产业发展方面,产业法律服务团将在今年发挥更大作用。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八大产业法律服务团,以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千企惠万企”“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活动为契机,邀请专业律师为产业集群企业经营中的重大决策、招商引资洽谈、项目实施等提供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今年,全市九大产业法律服务团与产业链发展需求将更加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以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为厦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另外,市司法局今年还计划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工作,组织福建省贸易救济法律服务团帮助企业应对在跨境国际贸易、国际经贸合作、涉外税收管理等领域中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等。
惠民生
夯实法治社会建设根基
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工作,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着力在提升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切实的惠民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厦门经济特区法律援助条例》将施行,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也将更加便捷。今年我市将建立全市统一的法律援助律师库,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受理、指派、承办等环节业务标准规范。
我市还计划在今年健全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合作机制,推动组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团,编制业务指引,提升法律顾问的基层履职能力。坚定“司法为民”初心,今年市司法局还将持续梳理54个行政审批事项,稳步推进“数据最多采一次”、“无证明城市”建设、“高效办成一件事”等工作,加大“全程网办”宣传和培训力度,全力提升网上办理率。
另外,我市围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将持续深化,今年将探索一体推进律师制度、公证体制、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在探索建立个人破产、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攻坚突破,努力形成更多制度性、政策性成果。
点击
全市各区工作计划
以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和更优品质的法律服务,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全市六区司法行政部门今年的工作计划也突出推项目、树品牌的特点,亮点纷呈,令人期待。
●思明区司法局:持续发挥厦门海丝中央法务区思明示范区“和家园”涉台调解委员会作用,有效链接各方涉台法治资源,加强两岸纠纷调处、法务交流互鉴。同时,思明计划将涉外法治漫画和外国人在厦门常用法律指引编入官方服务指南,整合壮大“双语普法”队伍,进一步做优涉外法律服务模式。
●湖里区司法局:整合区人民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局等八家单位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驻湖里区企服中心法治服务专区,通过专业团队常驻和联络员机制,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金山、禾山、殿前等司法所将打响各具特色的法律服务品牌。
●集美区司法局:持续深化“园区枫桥”工作机制,构建集美北部工业区劳动争议等涉园区纠纷调解机制。做好社区矫正“一区一品牌”创建工作,深化“律矫同行”和“3+X”教育矫正机制,打造“‘未’你而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室。
●海沧区司法局:建立“金牌人民调解员”常态化工作机制基础上,扩大典型示范引领效应。大力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提升法律援助惠民实效,持续创新公证服务工作。
●同安区司法局:擦亮“连山向海”的人民调解新品牌,打造同安法治乡村动线,做强“蒲公英·益企行”涉企法律服务机制,建设“两点一窗”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翔安区司法局: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推动“一所一品牌”建设,持续完善马巷“以茶为媒、以和为贵”的茶调室、新圩以“正气”调“和气”的“和事堂”、大嶝依托“十分钟便民法律服务圈”创新的“司法所+X”调解模式等。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