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数据管理局:乘“数”而上一周年 它都做了啥?
2025-02-17 07:29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数据事业和数字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图为软件园三期。

  2024年12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发布会在厦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右六)为获奖队伍颁奖。

  2024年7月,厦门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果发布会举办。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陈成威 余晓红 蔡跃华 顾令飞 陈珍瑀 钟张伟 本版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数据已经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前行的新动力源。自2024年2月挂牌成立以来,厦门市数据管理局传承和弘扬“数字福建”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主线,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数据事业和数字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的一年,市数据管理局将锚定目标,以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提升智能算力供给为基础,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场景为牵引,以促进行业领域大模型垂直应用为落脚点,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在数字强市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业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厦门篇章贡献数智力量。

  点数成金

  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发布《2024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厦门在数字经济百强市名单中榜上有名,并位列数字经济孵化期城市第2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在加强数字经济统筹协调、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厦门数字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60%。

  厦门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有效实施。在制度建设方面,厦门出台《厦门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构建以《厦门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为纲领的“1+3+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印发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措施,优化智能算力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高水平流动和高效率配置对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日,厦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厦门数据港的实施意见(2024-2027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数据港。到2027年,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将更加完善,市场化配置更加高效,境内外数据将在厦门合规高效流动,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5%,形成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要素×”全国总决赛中,厦门市2支队伍分获“绿色低碳”赛道一等奖、技术创新奖;在《福建省数字经济评价报告(2024)》中,“数据要素价值化指标”厦门市位居全省第一。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深入贯彻国家和福建省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围绕技术赋能 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此前,首批厦门市人工智能企业100个能力清单也正式出炉。近日,市数据管理局又发布《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要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要达到500家,努力将厦门打造成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数“治”有方

  拓展数字应用服务场景 实现城市智慧治理

  如今,厦门的社区网格员已经彻底摆脱纸质台账与电子表格的束缚。只需一部手机,他们就能迅速查询居民、店面等信息,了解居民居住情况和辖区人员类别,原本繁重的工作负担因此大为减轻。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打通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让底层问题能够迅速浮现,工作反馈变得前所未有的畅通。

  在数据要素工作、信息化项目管理、城市大脑建设及政务资源管理等方面,厦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市共享协同平台已累计汇聚数据超134亿条,数据治理阶段性完成,并新设多个专题数据库。数据开发应用也有所突破,成功举办相关创新活动。同时,数据资产登记工作也在积极探索中,市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已揭牌成立并颁发9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三家国企在数据资产登记基础上,已率先实现数据资产入表。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厦门在城市治理和民生改善方面,加速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厦门以城市大脑建设为抓手,拓展各类数字应用服务场景,推动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目前,厦门城市大脑的核心框架已基本成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撑城市管理更智慧、城市运行更安全、城市生活更美好。

  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大脑框架体系基本成型,为多个部门提供空间信息支持。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厦门更是取得显著进展。5G网络在厦门覆盖广泛,每万人拥有基站数领跑全省,用户普及率高达76.84%。算力建设亦取得显著成就,已建成近1.3万个数据中心机柜,包括全球首个鲲鹏架构云化超算中心——厦门鲲鹏超算中心。该中心多年来为多方提供云端资源,涉及多产业及技术方向,累计超过9000万核时,助力业务测试与国产化适配。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厦门基层治理进入“智治”快车道。厦门通过不断加强网络、数据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策环境,不仅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树立了典范,也为全球城市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接下来,厦门将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数据要素工作,为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落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升级“双千兆”网络,办好5G应用大赛,推动基础设施应用不断深化。

  好办易办

  数字驱动政务革新 超200项高频服务触手可及

  办理入学报名这件事,需要多久?在厦门,答案是“最快只需1分钟”。去年9月,市民张女士在给即将上一年级女儿线上报名时,只花一分钟左右就完成报名申请全过程。“教育入学一件事”是厦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而倾力打造的一项标志性公共服务数字化场景应用。

  厦门持续在数据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上先行一步,基于城市大脑体系建立的“免申即享”平台,把利企惠民政策“闪送”到企业群众手中,推动惠企政策“应上尽上”,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对于企业而言,过往繁琐的政策申报现如今变得简单多了。厦门市“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兑现平台通过信息共享、部门联审、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可以获得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的智慧政务服务。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厦门市政务服务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以“好办易办”为核心,通过数据场景深度应用,为企业和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其中,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厦门实现25个国家、省重点“一件事”事项线上线下全面进驻,并推出多个“一件事”应用场景。数字化赋能政务服务方面,推动“数据最多采一次”在全省率先落地,并有序推进“无证明省份”建设。此外,厦门市还创新“链上交易”新模式,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一网通办”让政务服务提速升温。目前,厦门有3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量入驻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实现100%“网上可办”,其中“全程网办”事项占比约70%。闽政通App服务的优化提升,让30多个部门的200多项高频服务触手可及,入驻事项数位居全省之首。同时,“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持续扩容增效,汇聚26个部门的291项高频服务事项,日均服务群众超过5000人次,自助“跨省通办”服务已覆盖13省63个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使得企业群众好评率始终保持在99.99%以上。

  下一步,厦门将建立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强化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权限优化调整。同时,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跨域办、帮代办,特别是创新台胞台企集成化服务,强化政务服务中心涉外服务能力和涉企服务能力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成绩单

  新生的市数据管理局 交出亮丽成绩单

  多项改革成果全国第一并推广

  2024年4月,4个项目入围全国“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百强榜。

  2024年5月,在全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厦门市荣登榜首。

  2024年8月,在住建部发布的《2023年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情况》中,厦门市代表福建省参评,与福州市共同跻身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2024年9月,厦门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入选国家数据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2024年11月,“信息数据服务实体经济和企业信贷”场景列入国家数据局第一批重点联系示范场景清单。

  2024年12月,在“2024年数字政府评估大会”上,厦门首次获评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卓越级”,位列重点城市第一梯队。同时,获得2024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暨第二十三届政府网站评估第一名。

  “台胞台企一件事”、就业服务“一件事”、船舶“不停运办证”等改革在全国推广。

  多项改革成果全省第一并获高度认可

  42个项目入选省典型案例和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总数排全省第一。

  在福建省九市一区营商环境指标监测中,厦门市政务服务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

  “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被省发改委列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并成为2024年福建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案例。

  9个案例入选“全省公共数据应用优秀案例”, 6个案例入选“全省数据要素应用优秀案例”,占全省获奖案例数量三分之一;在全国“数据要素×”总决赛中两支队伍分别获得一等奖、技术创新奖,占全省获奖项目三分之二。

  高质量实施综改任务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3+N”体系

  “1+3+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实施《厦门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出台3部规范性文件及十余个制度政策和规则文件。

  ●超134亿条

  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汇聚了超134亿条公共数据,开通共享接口超2000个,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超47亿条。

  ●10个应用场景

  厦门公共数据融合开发平台发布开发数据目录72个,10个应用场景正式运行。

  ●1.8亿元

  数据交易平台对接数据产品超670个,交易额达到1.8亿元。

  ●9张

  创新数据资产登记,已核发9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

  高水平推进人工智能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1500P

  公共智能算力规模从2024年初的176P增加到1500P,增长超750%。

  ●5000万元

  智能算力补贴总额从1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单家企业补贴上限从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补贴门槛从30万元降低至5万元。

  ●326亿元

  3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厦门,年产值约326亿元。

  ●62个

  拥有全省唯一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62个深度合成服务算法通过国家备案(占全省75%)。

  高标准推进数字政府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1.9万个

  全市已建成5G基站数1.9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35.84个,5G用户普及率76.84%,千兆宽带接入用户占比30.36%。

  ●超776家

  已服务跨境企业超776家,通过降低网络传输丢包率和时延,实现跨境视频会议、跨境技术服务、境外网站和电商平台访问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提升,更好支撑外向型园区和外向型企业出海发展。

  ●超4.5万家

  “免申即享”政策已上线574个,完成兑现466个,惠及45903家企业,拨付资金57.32亿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获评厦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数字政务

  ●近130万件

  实现25个国家、省重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线上线下全面进驻;推出超80个覆盖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场景的“一件事”集成套餐,累计办件近130万件。

  ●188万件

  “e政务”年办件量188万件,自助“跨省通办”服务扩展至13省63城市1800余项服务,累计办件量16万件。

  ●14万份

  “无证明省份”建设完成首批16个部门40类共计14万份电子证照治理,提升证照生成和调用效率。

  ●200多项

  30多个部门200多项服务入驻“闽政通”,入驻事项数位列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