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感情账”怎么算?他用亲属卡花女友的钱不还
2025-02-24 07:51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 通讯员 同法宣)恋爱期间一些情侣为了表达爱意,会为对方开通“亲属卡”等相关业务,一方在线上支付时可以选择划扣绑定亲属卡一方的银行卡余额。然而,这种代付行为究竟是借贷还是赠与?能否要求返还?近日,同安法院发布一起案例,提醒市民注意。

  小帅与小美(均为化名)一见钟情,陷入热恋。2023年6月,在小帅的要求下,小美为小帅开通了微信亲属卡,小帅承诺“用多少还多少”。之后在6月至9月的三个月时间里,小帅使用小美开通的亲属卡消费了54笔合计20405元。

  然而,几个月后,小帅和小美分手了。分手后,小美向小帅讨要亲属卡支出的20405元,但小帅一再拖延。小美不得已向同安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小帅偿还借款20405元。

  小帅:“虽然一开始有说用多少还多少,刚开始用的钱也有还给小美,但是亲属卡消费的20405元是情侣之间的赠与,不是借款。”小美愤愤不平:“我从来都没有说亲属卡的钱要赠与小帅,是借给小帅使用的,小帅也说会还。现在他却言而无信。”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亲属卡消费的性质认定,即能否认定双方成立借贷关系。微信亲属卡在开通时,由微信使用者本人在“选择赠予对象”中选择父母或子女或其他亲人,微信使用界面提醒“请赠予亲人,切勿给陌生人赠送亲属卡”。

  本案中,根据小美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案涉亲属卡是在小帅表示“用多少钱我再转给你”“微信亲属卡给我用,我会还给你”的情况下,小美按照小帅的要求开通的,庭审中小帅亦表示亲属卡刚开始用的钱他有还给小美。对于小美的催讨,小帅从未对亲属卡消费部分属借款提出异议,并多次表示会还款,小美亦从未表明亲属卡消费部分的款项不需要小帅偿还。小帅在庭审中抗辩亲属卡消费款项为赠与,但并未提交证据证明,法院不予采纳。

  综上,法院认定双方关于亲属卡消费部分的款项达成了借贷合意,案涉亲属卡消费款项均为借款,判令小帅偿还小美借款20405元。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该案已生效。

  【法官提醒】

  正确理解亲属卡的性质

  微信亲属卡在开通过程中均会有“赠予”“赠送”的提示,从本质上来看,微信亲属卡具有赠与性质。情侣之间开通微信亲属卡,开通一方若无充足证据证明款项非赠与,起诉要求对方还款则可能败诉。故,切勿心怀侥幸,误以为这些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要回。

  谨慎开通微信亲属卡

  尽管在开通相关业务时,系统会让开通人于父母、子女等亲属中“选择赠予对象”,但实际上系统并不会对其真实身份进行审核,当事人可以选择任何人进行赠与,这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警惕亲密关系的转账风险

  情侣之间在开通亲属卡业务或者相互转账时,最好将款项性质及用途标注清楚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支出明细等,以便日后产生争议时有据可循。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