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会现场吸引了50余家在厦创投机构、银行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机构。
对接会后,各单位代表热络交流。(本组图/市科技局 提供)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君宁 通讯员 郭燕妮
聚焦技术源头,挖掘优质科技成果,促进转移转化。14日下午,“技术源头掘金”——2025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在厦门科学城I号孵化器成功举办。活动搭建起一个科技成果对接与转化的平台,来自理化所的优秀科研团队、我市相关部门及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交流,共同助力前沿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此次活动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同安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及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5个产业前沿科技项目大亮绝活
对接会上,理化所展示了13项优质科研成果,遴选5个产业前沿科技项目现场路演,包括新型全自然域降解材料产业化项目、烯烃异构化研究及工艺产业化平台、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深冷处理改性技术及应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牙医片集成项目,以及高补强低增稠白炭黑(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研制项目,主要涉及新材料领域。
在生物降解塑料领域,我国生产种类最多、产量最大,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然而,在陆地上可生物降解并不等于在海水里也可以实现。“针对现有常见的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洋环境下降解缓慢甚至无法降解的情况,我们研发出一种新型材料。”理化所降解塑料和工程塑料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卢波介绍,理化所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海洋环境特点,探索海水降解机理,进而采取分子结构设计,将易水解片段引入生物降解塑料链段中,创新性开发了高活性高选择性的聚酯催化剂,制备得到一系列新型全自然域降解聚酯。
这种聚酯具有性能可调、海水可降解等优点,为解决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完成了实验室克级和公斤级小试,正在进行吨级中试验证,并取得良好效果,为实现万吨级产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牙医片是一种齿科成像材料(IP板),为齿科X射线成像系统的核心器件。目前国内使用的牙医片全部依赖进口。理化所特种影像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承华介绍说,与普通骨科和外科使用的X射线IP板相比,牙医片的成像精度高、制作难度大,国内亟需开展相应的研发生产,实现自主创新。
理化所研究团队从2013年起开展射线IP板核心材料光激励荧光粉的研究工作,研发出的牙医片样片的分辨率高于目前市场上国外牙医片的分辨率,和国内多家口腔医院、诊所、设备厂家联合开展产品应用测试,初步实现了牙齿成像,为牙医片商业化奠定基础。“研制生产牙医片所依据高性能射线荧光粉制备技术、精密涂布技术,还可以推广应用到高端的工业无损探伤领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孙承华介绍。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本次活动是厦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的具体举措。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积极开展“技术源头掘金”行动,瞄准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挖掘科技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批又一批的科技成果在厦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两年前的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厦门市与理化所郑重地签下了第一个合作协议,“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在我市成功落地建设,以“当年签约、当年启动、当年投产”的惊人速度,创下多项第一:第一次成功探索了“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新型研发形态,第一次成功实施“拨投结合”科技扶持方式,还第一次实践了“新型研发机构+中试生产基地”建设模式。
对接会现场,作为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理化所油气开发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严开祺对研究院建设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理化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和晓楠则介绍了理化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希望能与在厦企业、投资机构和相关部门擦出更多合作的火花。”他表示,理化所将继续围绕未来战略必争及产业前沿领域,落地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政、产、研、学、金”一体化创新转化平台。
此次对接会吸引了50余家在厦创投机构、银行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参与对接交流,促成近20项对接合作意向。
“这是一场在春天双向奔赴的约会。”市科技局副局长黄颖表示,厦门科学城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征程中,深刻体会到与中国科学院系统、全国高校院所的合作至关重要。在未来发展中,我市将更加注重搭建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通过“技术源头掘金”行动,支持更多人才团队来厦门创新创业。
据介绍,厦门市将全力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科技人才发展、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最便利的条件,让科技创新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