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江茶桌仔:逐浪AI,从种一颗番茄开始
2025-03-21 07:36 来源:厦门日报

  ●李翔宇

  如何用AI帮农民种番茄?这样细致的需求,被列入厦门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

  这份清单精细化对接了数十个政府部门的110项AI应用需求,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率先在厦门各领域开花落地,是厦门逐浪这波AI大潮的坚定“船票”。

  细看清单,除了为政府部门提效能的事项外,还有不少为民实事:大到“市民交通一体化出行解决方案”,小到“番茄智能种植”,既有贴近本土的“闽南话客服”,也有前卫新颖的老年人“虚拟形象陪伴者”。

  政府发布需求,AI企业接单,百姓企业部门受益,社会效能提升,这样的工作闭环是时代所决定的。回看我们的时代背景——

  北斗卫星高飞,以“厘米级”精度重构导航格局;

  造车新势力疾驰,中国智能驾驶技术领跑全球;

  国产大模型崛起,DeepSeek卓越性能惊艳世界……

  一批国产技术走向世界大舞台,它们足够优秀,但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打通技术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次,厦门反应很快。

  在公众对于DeepSeek惊叹声还未平息之际,厦门已有多个应用场景“悄悄”接入DeepSeek。

  2月底,我市政务系统便上线“一件事”AI智能咨询导办,依托DeepSeek R1 671B满血版,开发了智能问答系统,支持开办餐饮店、新生儿出生等25项办事咨询。市住房公积金很快也接入DeepSeek,为市民公积金提取等提供更智能服务。

  这一次,厦门做得很细。

  根据以往经验,一项技术、产品落地,可能存在“接不住、用不了”的困境。清单以具体需求为导向,充分摸底,选择“小而美”的突破口,避免了资源堵塞与失衡。

  如果将人工智能技术比作时代的动脉,一个个应用场景就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充分渗透到医疗、教育、文旅、住房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报道,围绕清单事项,后续还将举办供需对接会,以期真正做到直击痛点、物尽其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技术也是服务于民生的一个重要资源。因此,在涉及市民、企业的清单事项上,应始终以他们的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可以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帮助AI迭代,从而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办公室里的“盆景”成长为人民之间的“森林”,真正实现技术普惠于民。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