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卷”起消费贷 利率进入“2时代”
2025-03-27 15:05 来源:厦门晚报

  某款消费贷产品券后最低贷款利率降至2.58%。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张诗) 消费贷产品升级热潮,与国家政策导向息息相关。

  “消费贷杀疯了!最低利率只要2.58%,还能灵活选择还贷方式!”“史上最低消费贷款利率,额度最高翻倍到50万元,还款时间上限7年!”近段时间,消费贷营销信息密集出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短视频及银行推销电话、短信中。记者调查发现,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正掀起一场消费贷产品的升级热潮,不仅将利率从去年普遍的“3%”以上降至“2时代”,还推出了提升贷款额度、灵活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等“花样”,竞相争抢市场优质用户。银行低息贷款,这个羊毛该薅吗?

  现象 多家银行下调利率 还款方式更加灵活

  不少银行在近期推出了利率优惠活动,通过发放利率优惠券的方式下调贷款利率。例如,交通银行某消费贷产品领取优惠券后利率最低2.85%,平安银行某消费贷产品券后利率最低2.7%,招商银行某款消费贷产品券后最低贷款利率2.58%等。部分银行还搞起了“拼团”模式,例如一家城商银行推出的活动为只要凑齐20人,就可以团购旗下某贷款产品,最低利率低至2.68%。

  同时,不少银行相继在近期提升了消费贷的最高额度,一般消费贷最高额度为20万元,而目前调整的银行最高可达30万元至50万元。如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将“中银E贷”产品最高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将“随心智贷”产品最高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在还款方式上,银行也更灵活多样。除了常规的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外,银行新增随借随还、先息后本(即先还利息,再还本金)、组合还款、部分还款等灵活选择,来减轻还贷压力。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银行还面向优质客户推出“谈判机制”,可以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定制个性化还款方案。此外,如有长期消费需求,部分银行的贷款期限也可从过去的3年延长至7年。我市一家国有银行个贷部门负责人建议,“贷款人应根据资金使用周期、收入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优先选择与现金流匹配的还款方式。”

  体验 线上申请很便捷 贷款额度快速批复

  低利率、额度高、还款方式多的消费贷,申请是不是难度很大呢?记者浏览了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发现,多数银行均推出了全线上化服务,即用户通过手机银行APP申请,实现线上审批、额度测算、合同签署、放款到账等全流程。

  以记者申请招商银行某消费贷产品为例。登录手机银行APP账户后,记者搜索产品名称后,便可点击进入“申请额度”界面,需先选择公积金/社保/税务缴纳城市,接着需勾选并阅读有关贷款合同、个人信用信息授权书等6页协议。提交申请后,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约1分钟,记者收到审批结果短信通知,再次返回APP,原先申请界面已显示具体借款额度、有效期、年利率等信息,点击“立即借钱”即可输入借款金额实现放款到账。

  门槛 最低利率和最高额度 并非人人可以享受

  记者采访了解到,并非人人都可以享受到消费贷最低利率和最高额度的“福利”。例如,招商银行某消费贷产品最高额度为30万元,但记者实际申请到的额度则是近25万元,贷款利率为2.58%。而市民陈宸申请同一款产品,他所申请的额度仅有20万元出头,贷款利率为2.88%。

  据招商银行官方客服人员解释称,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是系统调取公积金缴纳基数、社保、征信记录、负债率等多维度数据,以及招贷分、客户资质、优惠活动等情况综合评估得出的结果。消费贷低利率并非普惠政策,而是存在资质门槛。例如交通银行某消费贷产品,针对新市民、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贷款额度最高30万元,利率3.85%起;而针对优质客户额度最高达80万元及最低优惠利率2.85%。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部分银行超低利率的贷款不具备普遍性,通常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对客户职业、收入等有较高要求,如对教师、医生、公务员等优质客户开放“白名单”。

  提醒 资金使用不得违规 否则造成不良信用记录

  尽管消费贷便捷低息,但仍需警惕风险。低利率不等于零成本,需警惕部分产品可能存在隐性成本,即收取违约金或分期手续费。业内人士提醒,若是滥用消费贷,缺乏理性消费观念,或将出现贷款逾期、“以贷养贷”、个人征信污点等不良后果。

  贷款需要量入为出,也要谨慎使用。例如,有一部分人打算通过利息较低的消费贷来“冲抵”利率较高的房贷,以此缓解房贷压力。这样的“擦边”行为可是明令禁止的。因为消费贷所申请到的贷款,必须按贷款条件约定的用途合规使用,如日常消费、外出旅游、购置家电、家居家装、结婚宴请、留学深造等常规消费。而贷款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交易、生产经营、购买理财产品、股票交易、外汇买卖、企业投资、民间借贷等监管禁止的非消费领域。一旦被查出资金使用存在相关违规行为,不仅将触发银行提前收回款项、冻结授权额度,还可能造成不良信用记录,情节严重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分析

  银行热捧消费贷产品 与国家政策导向有关

  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贷产品频频推出,与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监管部门推动等因素息息相关。自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今年国务院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加大个人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有序开展续贷工作。

  此前,国家金融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提到,商业银行可对信用良好且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过去的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贷款金额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表示,消费贷利率走低的原因还和一年期LPR持续低位压降贷款定价基准、银行优化负债结构、近期负债端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直接相关。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