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推动实施“五个一百”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2025-04-21 08:4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应急管理局近日组织厦门安能、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相关人员开展防汛演练培训。(汪珉钰 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周嘉辉 廖鹏燕)山体“滑坡了”!险情上报、交通疏导、应急抢险、转移安置……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应急演练随即展开。

  4月17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厦门安能、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开展防汛演练培训。通过此次演练,后溪镇防汛抢险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村庄与职能部门之间的防汛联动协作机制得到了检验,辖区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有效增强。

  此次演练拉开了全市100场镇(街)村(居)防汛防台风转移避险安置演练培训工作的序幕。这也意味着,厦门市实施深化“五个一百”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简称“五个一百”)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基层处于应急管理的第一线,是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现场和前沿阵地。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防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推动厦门市基层应急能力提升,2025年,我市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实施深化“五个一百”,并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深化实施 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工作,自2022年起连续3年把建设“五个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摸索出了一套高标准的建设途径,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深化此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走深走实,对厦门来说很有必要。

  “今年,我们充分学习借鉴省‘五个一百’工程建设的经验,结合厦门实际情况,实施深化‘五个一百’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工程,让基层应急能力强起来、用起来”。市应急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五个一百”坚持以服务民生为靶向,从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入手,通过指导帮扶、开展培训演练、编制应急预案、加强基层减灾设施建设等方式,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精心组织 绘好建设“路线图”

  基层的镇(街)、村(居)等是灾害发生时的直接受影响区域,也是最早接触和应对灾害的层级。因此,“五个一百”将目光对准基层这些应急管理的“最小单元”。

  具体来说,“五个一百”是指在全市组织100名专家指导帮扶企业安全生产、指导服务100个镇(街)村(居)提升全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纳管工作、指导100个村(居)编制标准化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100个村(居)应急避灾点、组织100场镇(街)村(居)防汛防台风转移避险安置演练培训。

  为保证在建设过程中规范化、不走样,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五个一百”建设导则,精心绘好建设“路线图”。

  建设导则对目标、作用、适用范围、实施步骤等内容进行明确,对建设原则、建设要素、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和规定,为项目规范化推进提供精准指导,实行全过程“导航”。

  “五个一百”针对基层应急的“薄弱点”“关节点”“风险点”,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具有较强操作性、指导性,将切实提升基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有效处置的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创新手段 基层应急能力不断夯实

  在思明区中山路的地面和地下管道,应急“神器”——水位传感器默默地发挥作用,它能够准确感知水位的高度;在湖里街道村里社区,居民通过手机点击任意一个避灾点的名称,就能一键导航抵达避灾点;在集美区灌口镇,森林火情预警监控系统如同“火眼金睛”,可对森林火情第一时间自动探测、自动报警、自动定位……在基层一线,应急管理新手段不断推出。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基层的应急基础和力量,实现防灾关口更靠前、减灾基础更牢固、救灾机制更灵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防灾减灾新格局。

  目前,厦门基层应急能力呈现良好的发展现状。2024年,我市完成了70%的村(居)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标准化建设,根据部署,2025年全市所有村(居)都要完成标准化建设。同时,全市已构建700多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完善灾害报送制度。物资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全市制定了避灾点的管理办法和物资保障标准,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点能满足三级应急响应需要。

  【链接】

  “五个一百”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组织100名专家指导帮扶企业安全生产

  根据建设方案,厦门将从省级、各地市级(设区市)、区级(县市)应急管理专家库和厦门市工贸行业重点领域选拔不少于100名资深专家,组成专业指导服务团队,每名专家指导帮扶5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这些专家将重点针对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指导帮扶和培训宣讲服务;对金属冶炼(冶金、有色、机械铸造)、粉尘涉爆、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含涉氨制冷)等工贸行业重点领域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辨识、隐患排查、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等精准指导服务。

  指导服务100个镇(街)村(居)

  提升全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纳管工作

  100个镇(街)村(居)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工作,由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牵头,成立指导服务工作专班,下设由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的指导服务小组,具体实施纳管工作的指导服务。

  指导服务专班组织对厦门全市6个区45个镇(街)开展全覆盖指导服务,每个镇(街)至少选取2个村(居),共计不少于100个指导服务对象。在纳管工作的管理能力稳步提升之后,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后续推动镇(街)辖区内所有村(居)全覆盖。

  指导100个村(居)

  编制标准化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今年,我市将在巩固完善运用海沧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成果的基础上,从应急组织机构、信息接报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宣传教育、预案管理、应急演练等环节,全力推进全市基层预案规范化建设,在全市不少于100个村(居)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化修编。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将按照成立编制工作组、开展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调查等前期工作、编写应急预案、征求意见、审议发布的程序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每个村(居)将各开展一场桌面推演和一场实地演练,通过演练明确相关责任人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任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并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提升100个村(居)应急避灾点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市应急管理局将提档升级100个村(居)应急避灾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增配必要的帐篷、睡袋、床垫、应急供水供电、药品等救灾物资,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保障遇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夯实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基础。

  根据建设方案,这些应急避灾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结合厦门各区实际情况,按照“合理布局、便于转移、就近安置、确保安全”的原则进行选址,整合现有公共资源,优先利用现有避灾点、避难场所、体育馆、学校、社会福利设施、老年人活动中心、村部、社区居委会、公园等公共建筑物进行改造升级。

  组织100场镇(街)村(居)

  防汛防台风转移避险安置演练培训

  根据建设方案,为持续增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临灾先期处置能力,厦门今年将组织100场镇(街)村(居)防汛防台风转移避险安置演练和培训,对全市6个区45个镇(街)进行全覆盖,每个镇(街)选取一个至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居)进行演练培训。

  通过发放知识手册、理论讲解、器材讲解、现场示范、实操训练、项目比赛、有奖竞猜等多种方式,开展防范台风、暴雨应急和避险知识宣传,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及灾害应对技巧教学培训。同时,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设定具体的灾害场景,开展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应急演练和现场处置,各镇(街)村(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山体滑坡处置、内涝处置、防台风转移、溺水救援处置。演练培训计划从4月份开始,确保在7月厦门主汛期来临前全部完成。

  工伤保险小贴士

  如何预防工伤?

  不安全心理往往是事故发生的根源。预防工伤,要避免不安全心理。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采取以下对策:

  1.既要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又要认真接受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多学技术、勤钻业务。

  2.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麻痹思想,事事处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作业程序办事,严格事故管理,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3.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准和安全防范能力。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