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 “屿见闽南·时光幻境”开园迎客
2025-05-18 09:11 来源:厦门日报

三大演区之一“福熹山”以宋代风格为建筑底色,融合非遗曲艺,打造极致风雅的宋代闽南美学,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本组图/“屿见闽南”项目 提供)

  园区中,游客和NPC(非玩家角色)开心互动。

  欢迎扫码在“屿见厦门”官方微信小程序了解更多详情。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当千年闽南文脉与前沿科技光影、现代创新手法交融,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昨日在厦门启幕——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以下简称“屿见闽南”)正式开园迎客。园区以可触摸、可交互、可共情的沉浸式体验打造“全球闽南文化之窗”。海峡两岸(厦门)汉服嘉年华同时举办。

  “折叠时空”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

  项目运用“折叠时空”的创意手法,通过重构历史场景、活化非遗传承等方式,让游客在可触摸、可交互、可共情的沉浸式体验中,全方位感受闽南文化的开放包容与美美与共。

  昨日开业的一期“远古山海”和“闽南幻境”,浓缩远古先民生活图景和“宋韵闽南、海丝闽南、烟火闽南、南洋闽南”,呈现不同时空的人文、建筑、景观、业态、演艺、美食等多元魅力。

  83项闽南非遗更以“可品尝、可触摸、可穿戴、可聆听、可观赏”的方式巧妙融入、回归生活。游客可以亲手制作非遗灯笼,融入“接汉疑星落”的佳节盛景;可以体验打香篆等宋代雅趣,品味流芳千载的中式美学;可以走进“话仙学堂”,透过古汉语“活化石”闽南话,领略古早音韵与传统智慧。

  徜徉于三大演区、八大街区,游客还可观赏近30场演艺、与44名演员互动、体验超千款华服,找到属于自己的闽南“一千零一页”。

  共创共享开启“全球闽南文化之窗”

  “屿见闽南”毗邻厦门东渡客运码头和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由象屿集团旗下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历时3年打磨,累计联动导演、设计师、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1500余位创作者及1800余名施工人员跨界共创,旨在让世界认识闽南、读懂中国。

  今年“五一”公测期间,“屿见闽南”吸引游客超两万名,并收到超3000份好评与建议,线上话题阅读量攀升至3000万。5月10日“屿见闽南”开启门票预售,预售首日超5万张门票一抢而空,一举登顶抖音全国景点人气榜榜首。

  未来,项目二期将推出核心演艺《鼓浪回响》,观众可在70分钟内穿梭于五个平行时空剧场,沉浸式体验郑成功收复台湾、陈嘉庚兴学等历史场景。

  “屿见闽南”项目负责人表示,景区将秉持“共创共享”的初心,持续优化内容与服务,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搭建文化对内对外传播的新平台。

  今年适逢象屿集团成立30周年,象屿集团表示,将继续带头赓续爱国爱乡、情系桑梓、爱拼敢赢、开放包容的闽南文化,夯实企业善治的文化根基,不忘初心使命、勇立改革潮头、履行国企责任,不断创新“搭平台 促共赢”的象屿模式,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声音】

  ●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国岩:

  “屿见闽南”的开业反映了厦门市在港城文旅融合领域的创新作为。我以一首AI辅助创作的《如梦令》表达对项目的祝福,对奋战千余日的项目建设者表示感谢,并期待各方携手努力,将“屿见闽南”打造为厦门亮丽的城市名片。

  ●象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水利:

  “屿见闽南”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命题,也将翻开厦门港旅联动、文旅融合的发展新篇。未来象屿集团、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将继续推进项目二、三期的全面开放、持续升级,深度串联厦鼓流量、邮轮经济、近海旅游及临港产业,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创、共建,携手书写“古韵今风皆入画”的闽南经济人文长卷,让这片“时光幻境”真正成为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画卷的璀璨明珠,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崭新窗口。

  ●“屿见闽南”“台湾府”主理人骆灿辉:

  两岸同根同源,饮食文化一脉相承。作为一名在厦门打拼的台湾人,当我走进“屿见闽南”,这熟悉的闽南话、地道的古早味,都让我倍感亲切。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申请入驻,希望把“台湾府”夜市打造成原汁原味的宝岛风情街。让更多游客品尝到台湾特色小吃,购买到特色伴手礼,希望“屿见闽南”的“台湾府”能成为一座桥梁,增进两岸人民对彼此的了解。

  【特写】

  近万人穿越千年 品味闽南文化

  身着唐装的少女执伞走过斑驳骑楼,台湾南音大师指尖流淌出千年旋律,孩童踮脚拓印出斑斓纹样……昨日,“屿见闽南”景区正式开园,近万名市民游客涌入这片沉浸式闽南文化主题景区,当传统与现代碰撞,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此展开。

  来自河南的游客李娜已身着唐装踏入景区。她驻足于红砖燕尾脊下,以古厝为背景连按手机快门,她跟着话仙学堂的师傅学说“拍谢”(不好意思)、“甲霸未”(吃饱了吗)等闽南话。“穿上唐装穿越闽南时空,我真正体会到了‘人在画中游’。”她笑着说道。

  “妈妈快看!这个拓印真有意思!”住在海沧的一年级萌娃徐梓涵指着拓印体验区的模具说道。她踮起脚尖,用宣纸覆在“金榜题名”的纹样上,小手轻轻敲打,拓出线条。徐梓涵的母亲告诉记者,“屿见闽南”的一切都很新鲜,小朋友可以在这里沉浸式感受闽南文化,探索非遗背后的文化与匠心。

  下午时分,百草巷的“兮央雅韵”围满游客。81岁的台湾南音大师卓圣翔怀抱琵琶端坐,手指拨动琴弦,一曲自创的《水调歌头》让人群屏息聆听。“我教了一辈子南音,今天看到年轻人穿着汉服跟着哼唱,心里真高兴。”他特意用闽南话说道。一曲终了,几位泉州游客拉着卓老合影,他们说:“这旋律,和家里听的一样。”

  从闽南红砖厝到西域风情回廊,从非遗工坊到“古早味”作坊,“屿见闽南”以可玩、可学、可传播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当台湾游客在这里找到乡愁共鸣,当外地游客在这里触摸闽南文化,“屿见闽南”就成了流动的、有生命的文化纽带。这座新生的“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正成为讲好闽南故事的新窗口。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