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作《雄鸡图》:《雄鸡图》背后有故事。1939年,厦大首届毕业生林惠祥与徐悲鸿在新加坡因抗日筹赈相识,结下了深厚友谊。抗战胜利后,林惠祥回到厦门大学任教,并于1952年将个人收集珍藏的数千件文物标本、图书全部捐献给学校,创办人类博物馆。1953年元月,徐悲鸿听闻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在挚友林惠祥主持下成立,倍感振奋,不但将亲绘之《雄鸡图》及其他数件字画珍品赠予博物馆,还亲笔题写了馆名牌。
鲁迅 《绛洞花主》小引手稿(纸本 纵26厘米 横16.5厘米):鲁迅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5日在厦大任教。此手稿是鲁迅在离开厦大前一天,为厦大学生陈梦韶改编自《红楼梦》的剧本《绛洞花主》所作的小引。手稿内容涉及鲁迅对《红楼梦》的独特解读,以及他对社会批判与文学创新的思考。
陈嘉庚亲笔信笺(纸本 纵29.5厘米 横21厘米):此批信笺写于1950年代,是陈嘉庚在扩建厦大校舍时,给时任厦大建筑部主任陈永定的信函。信笺内容围绕建筑具体事宜展开,如工程进度、施工备料、款项使用等,反映出陈嘉庚对校舍建筑的细致管理与亲力亲为。(本组图/厦大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 提供)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佘峥 通讯员 戴佩琪)厦门大学昨天对外展出一批“镇馆之宝”,包括厦大校主陈嘉庚扩建厦大时写的信函,鲁迅执教厦大时留下的手迹,徐悲鸿送给厦大的画作《雄鸡图》。
昨天,厦门大学举办“承古拓今,生生不息”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重头戏是厦门大学馆藏书画展,该展挑选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档案馆近40件书画珍藏进行展出。
这些书画中,陈嘉庚亲笔信函、鲁迅的手迹均为首次展出。徐悲鸿赠送给厦大人类博物馆贺馆礼《雄鸡图》,款题写着“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存,悲鸿赠。”《雄鸡图》上一次展出是在15年前。
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文博管理中心主任王瑛慧说,这一书画展带有“书卷味”,用独特的“姿势”来书写厦大历史。
此次展览位于厦大人类博物馆二楼,免费开放,将持续到8月15日。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