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活动精彩纷呈
2025-05-28 07:46 来源:厦门日报

“讲好家风故事”主题征文比赛颁奖仪式现场。 

2025年厦门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公益大讲堂现场,专家与听众互动,引发阵阵掌声。 

“幸福联线 乡见未来”厦台青年交友活动在集美启动。 

市妇联紧扣“五进”推出家庭教育“精品课”。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张谢池 王舒静 图/受访单位 提供)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中最基础、最独特的要素,也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年,厦门市各级妇联以“鹭岛幸福家 共筑家国梦”为主题,因地制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创新的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

  5月23日,“鹭岛幸福家 共筑家国梦”2025年家校社协同育人公益大讲堂圆满举行。活动由市妇联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项目更广泛落地落实。本次活动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约6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家庭教育的智慧与力量。这只是市妇联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接下来,全市各级妇联将深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探索专业化育人路径,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全面铺开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和深入浅出的内容,让优良家风家教在更多家庭生根发芽,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聚焦家庭教育转型需求

  共探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路径

  每年的5月—6月,是全国妇联发起的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5月23日,厦门市音乐学校琴岛音乐厅内座无虚席,2025年厦门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公益大讲堂在此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两岸四位专家,聚焦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家庭教育转型需求,共探新时代下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为现场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多元的育人思路。

  当天上午,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专家杨雄以“AI时代重构教育的星辰大海”为题,解读人工智能对家庭教育的重塑逻辑,强调“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AI无法替代的情感温度与伦理判断”;台湾认知神经科学教授洪兰带来“符合大脑科学的21世纪教养观念”主题讲座,从脑科学角度解析科学育儿方法,指出“教育不是纠正缺点,而是用优势点亮整个神经网络”。

  当天下午的分享更聚焦实践与生活场景。中山大学黄灯博士结合《我的二本学生》创作经历,分享家访实践中发现的家庭教育力量,一餐饭的仪式感、一句叮咛的温度,皆可映照孩子的心灵成长;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丁延庆则从教育经济学视角,畅谈家庭教育的优化策略,强调“教育决策是理性的长期投资,适配才是最优解”。

  整场公益大讲堂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情境,从理论脉络到实践落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讲台上,专家不时与听众互动,引发阵阵掌声,不少家长还认真做记录。

  讲堂结束后,来自思明区的刘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公益大讲堂收获颇丰,不仅让她重新认识家庭教育的价值,也让她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滋养和价值观的塑造。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活动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可落地、可借鉴的路径,让她看到未来教育的方向。

  3700余篇佳作竞秀

  在千家万户厚植清廉家风

  在2025年家校社协同育人公益大讲堂上,现场还揭晓“讲好家风故事”主题征文比赛评选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这些获奖故事如文明的种子,将在鹭岛大地生根发芽,在千家万户厚植清廉家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家庭氛围。

  主题征文比赛由市妇联联合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共同举办,活动自4月14日启动以来,短短的11天里就收到参赛作品3711篇,其中青少年组3618篇,家长组93篇,展现出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与深厚的家风文化基础。经专业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260篇。

  参赛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家风画卷,用真挚情感书写文明传承,传递出鹭岛家庭对优良家风的坚守与传承,展现新时代家庭的良好精神风貌。其中,青少年组的《墨香里的中国字》《我与奶奶的书香时光》《檐下细语,家风盈韵》等作品,融汇亲情与传统,展现家风文化的魅力;家长组一等奖作品《家国文脉里的精神图腾》,以厚重的历史情怀传递家国一体的精神力量。

  评委一致认为,这些作品体现新时代家庭教育与传统美德的融合与焕新。市作协副主席徐小泓表示,优秀作品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家风传承的生命力;厦门大学副教授曹立新指出,这些作品如珍珠串联,不仅展现优秀的表达能力,更折射出家庭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聚焦

  高标准推进“五进”工作

  多举措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2025年,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厦门市委和市政府将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厦门市妇联积极响应,多举措推动活动落地见效,让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浸润鹭岛千万家。截至5月26日,全市已开展线下“五进”活动227场,覆盖家长超2.1万人次。

  强化资源赋能,推动惠民实事见行见效。市妇联全面整合厦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市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平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库、师资库等资源,精准对接各类群体家长的需求,分年龄、分专题提供家庭教育专题课程,为“五进”宣讲提供“点单式”服务。开展《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学习的需求、资源和局限》等12个课题研究,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通过专业培训、课程大赛、知识技能竞赛等方式,全面整合各级妇联讲师团队伍,构建“理论导师+实践导师+特聘讲师”协同培养机制,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工作筑牢专业保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截至目前,已分层分级开展家庭教育特派员、家庭教育骨干培训师等培训31期,培训讲师1786人次。此外,打造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课程与指导服务,实现优质资源“一站汇聚、一键可取”。

  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惠民实事可感可及。市妇联紧扣“五进”,推出家庭教育“精品课”、幸福家·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幸福家·父母互助沙龙、幸福家·父母读书会、幸福力提升计划、趣学营等六大特色子品牌,为全市广大家庭提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同时,推动跨部门协作,签署家庭教育合作协议,创新打造厦台青年交友平台和婚育新风宣传项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制度化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各区妇联也各展所长,思明区开展“校家社医”交流活动;湖里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技能竞赛;集美区拍摄家庭教育之歌《第一任老师》公益宣传片;海沧区以科技赋能家教新生态;同安区打造“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翔安区妇联邀请名师打造线上微视频课程。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厦门以机制创新为引擎、品牌建设为抓手、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和家风文明传承。下一步,将继续高标准推进“五进”工作,推动家庭教育服务更加精准、深入、长效,以服务“小家之事”助力“大国之治”,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家庭根基。

  点击

  两岸青年在古厝邂逅“缘”来

  5月18日,由市妇联主办、集美区妇联承办的“幸福联线 乡见未来”厦台青年交友活动在集美后溪城内社启动。近400名厦台单身青年、两岸婚姻家庭代表及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交融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续写厦台融合新篇章。

  活动精心挑选“5·15”国际家庭日与“5·20”甜蜜节点,巧妙融合闽南传统婚俗、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样本村特色及霞城城隍庙月老文化IP等资源,精心设计“家风润新、婚俗传情、厦台同心”三大活动主线,将婚恋交友嵌入闽南乡村场景,创新搭建轻社交平台,让厦台青年在闽南古村落的烟火气中自然相识、在协作任务中深化情谊,打造“婚恋服务+乡村振兴+两岸融合”多维赋能新模式。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感受传统婚俗,全程体验非常好!从巧妙贴心的环节设计,到充满烟火气的闽南市集,处处彰显用心与诚意,期待再次参与。”现场氛围热烈欢快,参与活动的青年们纷纷表示,感谢市妇联组织的“幸福联线 乡见未来”活动,让他们度过一个美好下午。

  当天,厦门两岸福囍公益红娘巾帼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红娘巾帼志愿者将继续以专业与热忱,当好两岸姻缘牵线搭桥的“红娘”和宣扬婚恋新风的“宣传员”。该服务队是市妇联打造的“妇”字号特色婚恋品牌,旨在发挥妇联干部、执委及热心人士的力量,在搭鹊桥、促良媒的同时,大力宣传婚育新风,引导青年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

  这既是市妇联深化“幸福联线”服务品牌、回应青年人群实际需求、做好家庭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推动“以城带乡、引客下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市妇联将继续深化“幸福联线”服务品牌,发挥“联”字优势汇聚资源,以妇联“朋友圈”拓宽单身青年“交往圈”,打造“特色+”青年交流潮流新范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让更多青年在温馨氛围中邂逅幸福。

  市妇联将送出百份“保障型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引领社会风尚。今年,市妇联联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向全市“零彩礼”“低彩礼”的新婚夫妇及父母免费赠送“福囍满堂”专项保险保障。每份保险总保额46.6万元,首次赠险100份。

  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厦门市登记结婚且自愿承诺“零彩礼”“低彩礼”的新婚夫妇及新娘父母可申领一份,保期一年。符合条件者可向各区妇联、国寿各支公司申请办理这份充满爱意的保险。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