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实习生 韩天一) “我现在久站后,膝盖也没有当初那么痛了!”临近“5·29全球爱足日”,40多岁的市民张先生(化名)前往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复查后,他长舒了一口气。一年前,张先生久站后总会感觉右膝酸痛不适,影响工作。他辗转多家医院,尝试针灸、药物治疗等方法,但症状始终未见好转。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谢飞彬接诊后,让张先生脱下鞋袜检查,最终发现其长期被忽视的扁平足是导致膝关节问题的“隐形元凶”。由于扁平足的存在,张先生久站时膝关节受力失衡,进而致使关节受损。
一双鞋垫缓解膝盖酸痛症状
张先生平时工作需长时间站立,有时一天要站三个小时。去年,他的右膝开始出现异常,久站后膝关节不适,有酸痛感。首次就诊时,磁共振检查显示其髌骨软骨损伤。当时接诊的医生为其开了消炎止痛药和关节软骨营养剂,症状得到短期缓解,但并未根治。半年过去,张先生依旧饱受膝关节疼痛的困扰。
在朋友的介绍下,张先生找到谢飞彬医生。谢飞彬在常规检查中注意到一个细节:患者脱鞋站立时,右侧足弓几乎贴近地面,呈现明显低平状态,且伴有轻微拇外翻。经过下肢力线评估发现,张先生因足弓塌陷导致小腿内旋,进而引发股骨外旋和膝关节外翻,形成一条“异常力传导链”。
谢飞彬为张先生选择了合适的矫形鞋垫,鞋垫将足弓撑起,改变了膝关节负重力线,使髌骨回归正常轨道。他解释,人体力线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旦足弓倒下,膝、髋、脊柱都会受到影响。虽然软骨不会重生,但停止破坏就是最好的修复。
“没想到我的膝盖不适与扁平足有关!”穿上定制鞋垫半年后,张先生告别了“站如受刑”的痛苦日子。
发现扁平足应尽早就医检查
谢飞彬介绍,扁平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足部畸形,指足弓缺失,通常表现为内侧足弓塌陷,常伴有后跟外翻、前足外展畸形等症状。在站立、行走等负重活动中,扁平足患者脚底全部贴地。然而,足部的疾患常常会诱发踝关节、膝关节、骨盆乃至脊柱的病变。谢飞彬曾遇到一名14岁少年因脊柱侧弯就诊,根源竟是扁平足;还有一位马拉松爱好者因髋关节疼痛被迫停跑,调整足弓后重返赛道。
在“5·29全球爱足日”到来之际,谢飞彬呼吁大家正视足部健康:久站、运动量大或已出现下肢疼痛者,应尽早评估足弓状态;若足印呈现全脚掌贴地,或行走时外八明显,应尽早就医检查。
扁平足分“柔软型”与“僵硬型”。前者足弓柔软,可通过支撑矫正,若病情严重时需前往医院检查,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后者伴随骨骼畸形,需手术干预。预防胜于治疗,选择有足弓支撑的鞋具、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负荷,都是预防的关键。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